408-490-0633

Feb 12

武漢肺炎對中國醫療體系的挑戰

三個專家都提出了不錯的見解,但是都沒有打到核心。我因爲是經濟系畢業的又改行做中醫,也在大陸做過醫生,所以我特別有感觸。

在資本主義的美國,醫療產業大約佔GDP的20%. 通常別的國家不願意醫療產業過於商業化,會由政府接入醫療產業而使醫療產業大約佔GDP的10%。而中國大陸的醫療產業卻是不到GDP的5%。原因就是共產主義的思維就是要高度投資在工業上以達到高速的經濟成長。

基礎的醫療建設可以提高社會的生產力,可以算是一種投資,但是過高的醫療只是使老年人活久一點,不能提高生產力,只能算是一種消費。爲了高速經濟成長,中國政府刻意的壓抑醫療消費而把資源投入到工業上。這就是爲什麽在大陸看個小病也要排隊大半天。長久以來這就使得醫療系統的後備能力不足,一旦有大規模的病疫就會使醫療系統負荷不了。

沒有充足的醫療後備能力,就沒有辦法從容的讓醫療系統處理病情。這個時候就必須由之前厚愛的工業能力回來填補醫療系統的薄弱。比如說10天蓋個隔離醫院、用高度的控管能力而封城等等。

這次對中共的考驗就是必須證明到底有沒有“體制優勢” — 政府强力介入經濟,抑制社會對醫療服務的消費到底最後有沒有划算。如果最後能快速的解決病疫,那表示雖然長期抑制醫療產業使社會長期不滿,但是最後得到了强大的經濟能力能夠處理問題,得償所失。如果病疫失控,最後造成經濟衰退或社會動亂,那就是得不償失;好比有個人買了房子做投資卻不買保險,短期看起來賺錢,但是風險控管不好,一次失誤就全賠回去了。

無論如何,中國近來的高速發展,醫護人員的犧牲奉獻是功不可沒的。因爲有他們努力學習卻從事低回報又高强度的工作,才使得整個社會得到繁榮。同時他們又必須承擔病人對醫療資源短缺的不滿,真的是付出血汗和淚。現在中國的工業產能已經很高了,投資報酬率也逐年下降,希望社會加大對醫療的投資,將來才能有能力應對不期之需。

Spread the word

No comments yet.

Add a comment